“5000米以上海拔高度都用紫色表示,亚欧分界线的土耳其海峡海拔都有5000米以上?”
近日,成都英华学校七年级6班的罗海青同学给人民教育出版社(简称“人教社”)写了一封信,对其出版的初中地理教材中“国界/地区界限/洲界与5000米以上的海拔地形”的色彩描述等提出了质疑和建议。
日前,人教社经过多方面的资料收集和验证,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一一回复,并对同学们勇于独立思考的精神表示了钦佩和赞赏。
学生质疑
地理教材的色彩不同
前段时间,成都英华学校七年级6班的罗海青同学在上地理课时发现,学习亚洲的自然环境这一章节时,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用的是紫色来表示,但这和图例中“5000 米以上海拔高度用紫色表示”产生了冲突,难道亚欧分界线的土耳其海峡海拔有5000米以上?
展开剩余81%成都英华学校七年级6班的罗海青
罗海青谈到,自己的地理老师江来莲曾经讲过,5000米以上的海拔高度都是用紫色来表示。难道亚欧分界线的士耳其海峡的海拔竟然有5000米以上吗?
于是,江老师和地理组的几位老师商量后,便让罗海青说出了自己的思考,让他通过写信和查资料的方法来寻求答案,解答疑惑。“我继续翻阅了七年级下期的地理教材,在第八章第二节发现了东南亚与东亚的分界线也是用紫色来表示的,同时在网上查阅资料,到地理组老师们推荐的相关公众号、网站去搜索,发现5000米以上的山很少。”罗海青说。
人教版七上地理教材《自然环境》部分截图
“通过查询发现地理教材上画的和网上查出来的结果是不一致的,”罗海青谈到,地理教材中“国界/地区界限/洲界与5000米以上的海拔地形”,两者的色彩描述有点不明显。
同时,他通过翻阅七年级下期的地理教材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地形图,发现这些章节有这样的现象存在,感到非常疑惑不解。
带着这些疑惑,他向地理组老师们进行请教。老师们建议他可以给人教社写封信,把想法和证明过程记录在信里,请出版社的叔叔阿姨为自己解惑。“整个过程持续了两个多月,学生也明显受到了鼓励,开始详细寻找各种资料。”
出版社回应:
紫色界线经过特殊处理
据我们了解,由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对读者的意见很重视,管理也很严格,如果涉及语文、历史、政治这三科的意见回复需要层层审核通过后才能最终回复。
前两天,出版社就回信了,信中说:
真诚感谢你提出有关教材的问题!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对于不同海拔(陆高)的范围是用颜色区分的。这里的范围是面状的范围。如亚洲地形图上,紫色的颜色面,表示陆高5000米以上。而你说的紫色界线,它不是面状的范围,而是一种经过特殊处理的线状的界线。
首先它界线,是线状的,不能使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的海拔(陆高)颜色图例去看它的高度。 这个界线,经过特殊处理了。它使用了一种渐变的紫色范围线,目的是为了突出所要学习的地区区域,即所要学习的地区区域,在这个渐变的紫色范围线内部。从信中可以看出你是一位非常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好学生,希望你能保持这种认真求实的态度,在今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祝学习进步、万事如意!
收到回信后,罗海青同学感到非常开心,觉得自己发现的问题得到了关注并解决。
地理教师陈艳红谈到:“自己非常清楚教材的编写、修正是个非常繁复的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应该不会被修订。但她们还是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写信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作为一名初一学生,能对新教材中的说法提出问题,已经是很棒了。”
她还提到,她一直鼓励学生通过质疑“权威”,质疑不是否定,而是追求真理的开始,并寻找老师的帮助、利用网络查找可靠真实的资料、思考并得出结论,再向出版社写信验证自己结论,往往在这个质疑过程中就能提高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事实上,这并不是第一个同学提出了这样的建议,七年级7班的罗轩同学以“钻牛角尖”的精神,此前还就地理课本里的全球降水量分布图配色提出了建议。
成都英华学校七年级7班的罗轩同学
成都英华学校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这场较真,展现的不仅是英华学子对知识的执着,更是英华学子敢于挑战权威、独立思考的精神。在学校,我们希望给予孩子们更多的支持与鼓励,抓住他们思维火花迸发的时刻,积极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寻找答案,让每一个‘为什么’都成为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的确如此,从长远来看,呵护孩子的质疑精神,也是在守护创新的源泉。
眼下,智能化浪潮汹涌,知识获取的渠道比过去多得多,教育的目标,也早已不止于“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教会孩子如何思考、如何辨别、如何创新。
鼎泽配资-股票软件榜前十名-散户配资网站找加杠网-中国配资网排行榜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