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0月22日,时任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向全世界发表声明,宣布美国对古巴进行封锁,并准备对古巴进行军事行动。
在随后全世界距离核战争只有一步之遥的日子里,苏军总参情报部即格鲁乌的军官们,不仅努力搜集国家急需的军事政治情报,还竭尽全力防止事态失控。
格鲁乌华盛顿情报站上校军官格奥尔基·尼基托维奇·博利沙科夫就是其中之一。
△古巴导弹危机
01
从随军翻译干到格鲁乌总部机关
博利沙科夫1922年出生在莫斯科一个铁路职工家庭,中学毕业后,进入莫斯科外语学院所办的军事翻译班求学,苏德战争爆发后,被派到野战部队服役。
一开始,他在卡累利阿方面军担任翻译,后来调到西北方面军做师侦察处处长助理。
上司发现他很有发展潜力,对他格外青睐,并重点培养,1943年把他送到了军官侦察进修班进修,1943-1946年,到总参谋部高级侦察学校学习,毕业后,直接派他到专门培养军事情报人员的总参军事外交学院镀金。
△博利沙科夫
几年的墨水喝过之后,他不仅外语水平突飞猛进,还熟练掌握了必备的军事情报技能。1950年,博利沙科夫从军事外交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格鲁乌工作。
1951-1955年,他第一次被派遣到美国工作,掩护身份是塔斯社驻纽约和华盛顿分部的编辑。
回国后,他调到时任国防部长朱可夫元帅身边,负责处理一些特殊任务。1957年10月朱可夫遭撤换后,他又回到格鲁乌总部机关担任校级参谋。
02
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联络员”
1959年,博利沙科夫第二次来到美国工作,这一次他有了外交身份,职务是苏联驻华盛顿大使馆的文化参赞,兼任专为美国读者发行的《当代苏联生活》杂志编辑。
来到美国后,因为工作原因,博利沙科夫结识了《纽约每日新闻》记者弗兰克·霍尔曼,两人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霍尔曼与时任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弟弟、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的新闻秘书埃德·加特曼关系十分要好。
△时任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
1961年4月某一天,霍尔曼建议博利沙科夫亲自去见一下司法部长。经过协调,当年5月9日,博利沙科夫与罗伯特正式见面,交谈了4个多小时。
罗伯特对博利沙科夫说,这样私下交流非常有好处,请博利沙科夫“考虑一下,和自己的朋友们商量商量,然后再把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告诉他,因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调解美苏之间的关系”。
回去后,博利沙科夫马上向格鲁乌华盛顿情报站长作了汇报,站长又立即报告了莫斯科总部。总部对此非常重视,很快便把两人会面的详细过程呈报给苏共中央主席团。
克里姆林宫进行了认真讨论和研究,决定利用罗伯特·肯尼迪这条线,通过博利沙科夫建立起一条与美国领导人的特殊联系通道。
△博利沙科夫的白宫通行证
苏共中央主席团专门通过一项决议,决定对罗伯特的提议给予正面回应,把博利沙科夫与罗伯特的接触作为“交流信息的非正式渠道”。总部专门给华盛顿情报站发去了详细的工作指示。
从此之后,一直到1962年12月离任回国,博利沙科夫始终发挥着克里姆林宫与白宫之间“非正式联系渠道”的作用,充当赫鲁晓夫与肯尼迪总统之间“联络官”。
他每两星期与罗伯特进行一次会晤。在此过程中,他成功地让罗伯特相信,他们之间可以放弃官方外交那些繁琐的礼节,抛弃政治活动家们惯用的宣传伎俩,进行“开诚布公”的交谈。
罗伯特忘记了他所面对的是一个训练有素、受命对他施加影响的苏联军事情报人员,居然真的相信与博利沙科夫之间建立了“诚挚的友谊”。
“每当他(或赫鲁晓夫)有什么消息要转告总统,或者总统有什么消息要捎给赫鲁晓夫时,我们都通过格奥尔基·博利沙科夫……我和他可以说是无话不谈。”
△肯尼迪和赫鲁晓夫
仅从1961年9月到1962年12月一年多的时间,博利沙科夫就与罗伯特见面40多次,这还不算他们之间的电话交谈。
1962年5月,赫鲁晓夫决定冒险在古巴建立核导弹基地,一是希望借此向美国显示苏联强大的核威力,迫使美国停止筹划对苏联先发制人的核攻击,二是希望以此来表示对古巴革命的支持。由此,冷战时期最危险的赌博开始了。
当苏联人在古巴的导弹基地建设热火朝天地进行时,博利沙科夫仍在向罗伯特保证说,赫鲁晓夫绝不会支持这种攻击性的政策。到10月中旬,美国的U-2飞机发现了正在建设中的导弹基地时,罗伯特才终于醒过味来。
△美国U-2侦察机拍摄的照片
他指责博利沙科夫说:“我敢打赌,你肯定知道你们在古巴有导弹基地。”但博利沙科夫坚决否认。
肯尼迪总统的特别顾问西奥多·索伦森说:“肯尼迪总统已经习惯于依赖博利沙科夫来直接向赫鲁晓夫了解内部情况。他觉得自己上了当。他也确实被欺骗了。”
事已至此,美苏两国领导人明白,继续对峙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10月28日,赫鲁晓夫和肯尼迪互相致信,表明各自的妥协政策。
△古巴导弹基地
此后,苏联导弹和轰炸机撤出了古巴,美国也在1963年4月前拆除了部署在土耳其的导弹基地,两国还在1963年签署了关于部分禁止核试验的协定。
古巴导弹危机的和平结束成了历史学家所称的缓和过程的开始。应该说,博利沙科夫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试图找到和平解决冲突方法的努力起到了一定作用。
03
离任回国,终老一生
1962年12月14日,博利沙科夫乘飞机回到莫斯科,结束了在美国的任期。
△1962年10月,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史蒂文森在联合国安理会,就苏联在古巴部署核武器事件与苏联代表团激辩
他本指望上司给他分配一份体面的工作,以犒赏他在美苏领导人之间充当“联络官”的功劳,但没想到的是,格鲁乌领导人把他从总部机关调到了新闻社,担任资料室主任,专门为外国电视台准备相关材料。
在这里闷头干了4年后,他又被借调到国防部干部局工作,这意味着他已被格鲁乌赶了出来,也意味着他仕途的结束,未来,或许他将被世人遗忘。
1989年1月,他在纪念古巴导弹危机大会上做了最后一次公开发言,4个月后与世长辞。
鼎泽配资-股票软件榜前十名-散户配资网站找加杠网-中国配资网排行榜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